昨天一早去找同事問問文書處理的問題,上網瀏覽到新聞網站,看到白文正遺體被尋獲的消息。
也就是在我邊吃早餐,邊看報紙上他失聯的新聞時,他,已經不在了。
就這樣結束了,令人錯愕,以為這又是各沒完沒了的歹戲,或是一場各顯神通、穿鑿附會,窮追猛打的口水戰。

然而,就這樣結束了。
有些混亂,人有本能的強烈的求生意識,自殺行為可以被這麼簡單化的解釋嗎?
不瞭解五十六歲的生命,要累積多大的智慧去面對人生風雨。
又想起前天吃早餐時播放的新聞,報導標題:七十歲棄婦。

新聞內容很簡單。一名婦人二十七年前因為家境不好,四處借錢湊數給丈夫去美國發展,從此丈夫杳無音訊。她申請宣告丈夫死亡,丈夫悄悄回國註銷死亡證明,旋即回去美國。記者將她形容為比苦守寒窯十八年的王寶釧還艱苦。

令我難受的是電視鏡頭的呈現方式。鏡頭推進到一個房間,老婦原來睡在床上,她一臉疲憊地拉開棉被,露出臃腫的肚子和鬆垮的大腿,坐在床沿,彷彿一條遭主人抛棄的流浪狗,眼皮臉頰拉下來,神色迷茫。

…………

那個電視鏡頭烙印腦海。是怎樣的一個採訪過程,為什麼就不能讓一個七十歲的女人先下床著裝,坐在她的客廳好好接受採訪,需要這麼長驅直入她的房間,暴露她著睡衣的龍鍾老態,鏡頭下的她像是一個發爛的馬鈴薯。

好一個符合你的內容標題,這就是所謂的棄婦。短短三分鐘的花邊新聞不論是否吸引民眾好奇或憐憫或鄙夷或漠不關心,卻是這個女人的一生。
這樣的鏡頭會有讓我難過的時候,但絕對不會是為記者的幼稚舉動難過。
 
昨天去監考的時候,一位同考場的退休老師說:他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學習的歷程,基礎的東西都不見了,什麼都不談,卻只重視競爭力,但自由開放的社會,大家其實都是在消費。所以現在消費變成一個很大的價值。大家拚命地消費,最後是社會消費、價值在消費,一切東西都是消費。

就像前天看到電視上那則七十歲老婦的新聞,在那之後,她就不會再出現在報紙上,因為她已經被消費掉了。
而這則自殺的新聞,想必明天,它又要被消費一次..
只是
我們仍然看不到要如何去幫助一個受困其中的人走出困境的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 天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